院系动态

相聚“云”端 共“课”时艰——疫情期间法学院有序开展线上教学工作

 

自3月16日以来,法学院按照学校统一部署,暂停线下教学,将教学主阵地转移至线上。半个月来,法学院教师从“台前”退到“幕后”,摇身一变成了喊麦的网红,学生从教室回归宿舍,带上耳机成了老师们的“忠粉”“铁粉”。从春寒料峭到杨柳依依,疫情丝毫没有打乱我们的教学节奏,线上教学工作顺畅进行。

一、教师敬业乐业,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保障教学质量

线上教学使教师组织教学的难度增大,互动困难、且不方便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。为此,法学院教师充分发挥团队优势共建课程、完善课程资源,年轻教师和老教师共同探讨线上教学的优化路径,老师们根据课程特点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。

石岩、曹枫老师开设的《国际经济法》、纪建文教授开设的《法律经济学》等充分利用线上慕课资源以及案例视频,使学习内容可视化、形象化,并充分利用平台于课上、课下进行师生互动。

徐丽枝老师坚持将课程思政融入线上教学,将涉新冠肺炎疫情典型案例“毛老太案”融入课程,将战疫信念、家国情怀、爱国主义、青年使命担当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入教学环节。何翠凤、范春莹、宫玉静等老师积极开拓师生沟通渠道,利用弹幕、微信群、QQ群、学习通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联系,不但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,更在防疫这一特殊时期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,纾解学生内心压力。吕欣老师带领课程组积极开展线上教学平时成绩赋分改革,将线上进行的小组讨论、案例分析、单元测试、观看视频、虚拟仿真实验等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点。


    李云霞老师充分开展课程国际化尝试,在《债权法》课程中聘请外教来华授课,意大利教授以ZOOM跨国会议的方式上课,学生足不出户即可接触优质国际学术资源。

张郦、董云芳老师等通过微信或语音指导修改学生论文,老师们不厌其烦,一次次地审阅批改及时反馈。

法学院教师还在居家办公期间,及时对前期的实验班教学改革、以赛促学等各项教学活动进行总结,为下一步工作的更好开展奠定基础。各位教师尽职尽责,确保线上教学“不荒废、见实效”“有高度、有温度”,得到了全院学生的高度肯定。

二、学生善学乐学,不畏疫情不松懈保证学习效果

采用线上教学,学生在宿舍自行上网课,变成“宅男宅女”,特别容易产生懈怠、应付的情绪。为应对这种情况,法学院的辅导员、学业导师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并鼓舞士气,使学生意识到“疫情是暂时的,进取是永恒的”,任何情况都不是偷懒、放纵的理由。疫情期间,学生们依然明确学习目标,按时上课,积极参与课堂讨论,保质保量完成课后作业,更有同学制定了中长期学习计划,将升入实验班和考研作为进取目标,用高远的志向作为克服疫情障碍的信念源泉。

学生们在宿舍一起上课、一起讨论案例,同学们之间有了更多话题,大家互帮互助、积极讨论、及时消化,这些前所未有的体验,不仅助力知识的掌握,还增进了友谊、广开思路。同学们也发现了在寝室中上网课的益处:不用担心没跟上、听不懂,就算漏掉了,再重新回看,就可以把漏掉都给‘抓’回来了。同学们说,“只要我们能用心上课,地点在哪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,网课期间也可以徜徉在知识的海洋。”

疫情期间,法学院刘岩博士带领同学们自发组织的“无用读书小组”的读书活动持续进行,同学们自觉远离手机,静心阅读经典,《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》《法律哲学》这样看似艰涩难懂的书目也因为读书小组的师生共读、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共读而被“啃”下来,“无用读书小组”的公众号按期推送同学们的读书心得。这个季节,校园里除飘满花香外,还飘满了书香。

为防控疫情,学生经常要排队做核酸检测,与网课学习时间有冲突,同学们主动提出带着耳机听课,即使是排队的时间也绝不虚度。教师们也主动提出为做核酸检测的学生进行线上补课,师生和谐相处、共同向上的情景令人感动。

受疫情影响,今年研究生招生采取线上复试,即便困难重重,也阻挡不住法学院学子追逐梦想的脚步,吕雅婷、任贝贝、刘菁等几十名同学已被北京大学、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、中国政法大学等著名学府的研究生院录取,可喜可贺!

三、督导如影随形,始终站在最前线确保教学质量

法学院一直十分重视教学工作,是否对得起学生、是否对得起社会、是否对得起国家,是学院教学工作的“灵魂三问”。线上教学质量如何,是学院最关心的事情。因为抗疫工作极具复杂性和长期性,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,法学院教学督导组在3月中旬就做好了疫情期间法学院线上教学预案,及时掌握每门课程的线上授课平台。法学院领导和督导老师进行了分工,通过腾讯会议、雨课堂等方式,亲临线上教学现场旁听课程,做到了全覆盖无死角。疫情期间,通过听课收集第一手资料,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,并及时反馈给各位教师,帮助老教师熟练掌握线上教学技术,帮助青年教师熟悉教学内容、提升教学水平,使全体教师的线上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,可以说现在法学院人人都成为了线上教学“高手”。

疫情使师生无缘见面,网络却让大家的心灵更贴近。师生们不仅通过网络课堂实现了教学的良性互动,还通过网络表达了彼此关心。相信我院师生团结一致,定能共“课”时艰!

撰稿:刘佳音 审核:纪建文



官方微信
学院地址:山东财经大学燕山校区4号教学楼5层、6层
官方微博
 版权所有 ? 山东财经大学   |技术支持:济南资海|鲁ICP备05001933号-2|